茶之绿色中国梦
《中国茶艺》
文化的酿造犹如百年茅台,文化的积淀犹如千年石钟乳。
一、茶之圣
茶,一颗嫩绿的芽,一本宝典的书,影响了全世界,影响了全人类。陆羽(公元733-804年),唐复州竟陵(今湖北天门市)人,字鸿渐,一名疾,字季疵,号竟陵子、桑苎翁、东冈子。身为弃婴,一生坎坷。大雁旋顶,禅师抱养。占卦为名,“鸿渐于陆”。一生嗜茶,精于茶道。工于诗词,善于书法。遍访天下茶山,遍品天下名泉。著述《茶经》,闻名于世,尊奉茶圣。《茶经》七千余字,历时时近三十年。
《茶经》“一之源、二之具、三之造、四之器、五之煮、六之饮、七之事、八之出、九之略、十之图”,作了系统的阐述。《茶经》是世界第一部茶专著,是世界第一部“茶百科全书”,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。一、创立了茶学;二、对当时的中国茶产地进行了分析“评级”;三、创立了“茶地理标志”:四、创立了中国茶文化体系;五、创立了一套完整的茶器具;六、创立了煎茶法;七、创立了一套完整的茶艺(茶道)流程;八、规范了一套完整的茶礼仪;九、创立了陆羽茶道精神——精行俭德;十、创立一种生活方式——中国茶生活。引领了一个时代,八世纪的唐代,已有了专门的茶馆。“自从陆羽生人间,人间相学事春茶”(梅尧臣)。
陆羽遗产是珍贵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。陆羽品牌是世界级品牌。著名历史名人是最好的城市名片。中国天门是茶圣陆羽故里。天门陆羽,天下“茶圣”;陆羽《茶经》,茶之“圣经”;陆子“陆学”,茶之“国学”;陆羽天门,茶之“圣地”——世界“茶圣地”,世界茶人“朝圣地”,世界茶人旅游目的地。让世界茶人言必称陆羽,让世界茶人言必称天门。
二、茶之源
中国是茶的发源地,中国是茶艺(茶道)的发源地,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。
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栽培茶树和加工利用茶叶的国家。茶之为饮,发乎神龙氏,闻于鲁周公,兴于唐,盛于宋,改革于明,独领风骚世界茶叶市场于清,弘扬于当代小康,传播于全世界。全世界有五十多个国家种茶,一百六十多个国家六十多亿人口中三十亿人喝茶。
茶文化传播。茶叶、丝绸、瓷器是中华民族的三大和平使者。早在汉武帝时,曾派使者出使印度支那半岛,所带物品中就有茶叶。南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,中国丝绸、瓷器、茶叶传到土耳其。如今,土耳其人均年茶叶消耗量3.2公斤,为世界之最。唐朝,公元805年日本僧人最澄大师从中国带茶籽茶树回国种植。宋朝,1191年日本荣西禅师归国将中国抹茶带回日本。明朝,1610年荷兰人自澳门贩茶转运欧洲;1616年中国茶叶运销丹麦;1618年中国派钦差大臣入俄,向俄皇馈赠茶叶。清朝,1689年福建厦门开中国内地茶叶直销英国之先,此后英国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茶客。
老汉口因茶兴市,被称为“东方茶港”。“中俄万里茶道”名副其实13000多公里。老汉口是集散地,“天下茶船齐集汉口港”“最多时25000余膄”“连绵三十余里。”“中国出口的茶叶垄断了世界茶叶市场的86%。”“汉口输出的茶叶占国内茶叶出口的60%。”“经恰克图转口的鄂南茶叶出口额达到了中国对俄出口总额的40%。”“世界商贾精英齐集羊楼洞,人口近五万。”1780年英国和荷兰人从中国输入茶籽到印度。1840年的中英“鸦片战争”,是鸦片向茶叶的宣战。
三、茶之性
绿色生命,绿色地球。没有阳光、空气、水,就没有生命。没有植物生命就没有动物生命。人类依存地球之绿色,茶是绿色的典型,更曾有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锦秀村3200年世界最老古茶树之绿色。千年古树,长寿基因。茶之魅力,一片普通而又神奇的树叶,一叶“百药之药”的仙草。英国考古学家李约瑟将中国茶叶列为继“中国四大发明”之后对世界的“第五大贡献”。
茶之天性,“清、静、礼、和”。《茶经》载,茶“阳崖阴林紫者上”。茶之生长,喜“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”之幽谧,喜云缭雾绕“犹抱琵琶半掩面”之羞涩,海拔千米以上者不染凡尘。茶之水清、活、轻、冽,茶之汤醍醐灌顶,茶之器雅俗共赏,茶之礼敬天敬人,茶之技轻、柔、和、美,茶之乐惠风和畅,茶之画出土有节,茶之境曲径通幽,茶之觅世外桃源,茶让人遗世脱俗。
茶,济苍生饥疾而生,僧道羡其清静而共修寺观,文人羡其清廉而共饮墨池,王公羡其清雅而共登宫廷,茶至清至纯,至美至真。
四、茶之用
茶为民生,健康为本。开门七件事,柴米油盐酱醋茶。宁可三日无米,不可一日无茶。都是说茶于生活之重要。神农尝百草,日遇七十二毒,得“荼”而解之。药食同源,药茶同源,茶食同源,茶与中药同源同理。现代科学研究证明,茶含有人体所需要的许多种营养成分和功能活性成分,最具茶保健个性特征的是茶多酚,谓人体生命之“保鲜剂”。茶多酚含儿茶素类(黄烷醇);花黄素类(黄酮醇);酚酸类;花青素类,及其转化物茶色素(含茶红素、茶黄素、茶褐素)。茶黄素谓茶之“软黄金”。茶之功能:
降血脂,降血糖,降血压,预防心血管病;
抗辐射,抗氧化,抗癌变,清除自由基;
生津止渴,清热消暑;提神少睡,清头静心;
收敛止泻,利尿解秘;祛风解表,消食化腻;
治痢去痰,治痘除疮;杀菌解毒,解烟解酒;
强肌健骨,护齿明目;通经活络,行气清血;
破闷祛瘀,平矜释躁,怡情怡神,气爽神清;
涤肠荡气,涤凡洗尘;蜂饮蝶啜,甘露润心;
茶禅一味,清寂静净;修性修心,修行修身;
益思益敏,益智益寿;天地人和,通仙通灵;
一百零八,茶寿人生。
茶之饮:辨体性之,辨茶性之,顺时令之,顺时辰之。体性热者茶凉之,体性寒者茶温之,体性中者茶平之。岁时寒者茶温之,岁时暑者茶凉之,不寒不暑茶平之。茶之类:绿、黄、白、青、红、黑,各有其“性”。
茶,健体润心。人是水做的骨肉,茶有利于“人体水循环”。水是世界第一饮品,茶是世界第一饮料。水为生命之源,茶为灵魂之饮。
唐代卢仝《七碗茶歌》云:“一碗喉吻润,二碗破孤闷。三碗搜枯肠,唯有文字五千卷。四碗发轻汗,平生不平事,尽向毛孔散。五碗肌骨清,六碗通仙灵。七碗吃不得也,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。”一首茶歌,几乎奠定了卢仝茶之“亚圣”的基础。几千年来,茶与中华民族结下了不解之缘。
茶为国饮,全民饮茶。琴棋书画诗戏茶,茶通六艺。茶最具亲和力,茶最具兼容性,不管是道房僧院,墨池书斋,亭台楼阁,府邸会所,宾馆酒店,商贾铺面,还是机关学校,都市乡野,甚至飞机、火车、游轮,茶都融入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部分。清静无为之茶,无所不在,无处不有。茶,上得殿堂,下得厨房。
盛世饮茶,品味小康。全面小康倡导“全民饮茶”“平民茶饮”。壮怀激烈饮酒,温良恭俭品茶。家和万事兴,民和国富强。弘扬茶文化,普及茶保健,创新茶生活,享受茶文明。是全面小康赋予当代中国茶人的历史使命。为生态环保健康而倡导“绿色经济”,为提高高生活质量而倡导“绿色生活”,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倡导“绿色心理”。无论是“空山新雨后”品茗杯之“蜂饮蝶啜”,还是“赤日炎炎似火烧”时“大碗茶”之“牛饮海灌”,茶对于人的心灵都可谓“好雨知时节”“润物细无声”。如果没有了茶,我们是生活就少了许多情趣,我们的精神就多了一些缺失。
茶艺是茶的“看点”,茶保健是茶的“饮点”。如今,全民饮茶,健康饮茶,科学饮茶,艺术赏茶,文化品茶,“反刍”悟茶,已蔚然成风。茶保健滋养细胞,茶文化滋润心灵,茶保健与茶文化提供茶之物质与精神的食粮。
五、茶之艺
中国茶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奇葩,中国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。茶艺师需要进行综合性训练,包括:茶叶茶艺、形体姿态、仪表化妆、礼仪礼节、音乐舞蹈、书画插花、香道布艺、语言文学、艺术美学、历史哲学、宗教民俗、伦理道德、生理心理、陶瓷金石、装饰建筑、舞台设计、节目主持、创作编导、创意创新等。
简单地讲,茶艺是泡茶与品茶的艺术。具体地讲,茶艺是茶与艺有机结合的“茶艺术”;茶艺是茶与水巧妙融和的“水艺术”;茶艺是“茶、水、器、人、境、意”天成亲和的综合性艺术。茶艺是生活化的艺术,艺术化的生活;表演型茶艺更是指尖上的艺术,就像芭蕾舞是脚尖上的艺术。茶艺是茶生命的又一次绽放。茶艺是茶的文化提升、美学创新。茶艺创新出一种“茶艺术”的美学价值,将茶生活提升到文化艺术的层面,精神境界的高度,给人以“茶物质”与“茶精神”的享受,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最佳结合好提升。全面小康需要这种“结合”和“提升”。让茶艺冲泡出小康的沁香,中国梦的温馨。让普及性茶艺走进机关,走进学校,走进社区,走进企业,走进新农村,走进小康行列,走进百姓人家.
六、茶文化
茶以载史,博古通今。茶是茶文化的最原始、最基本、最终极的载体。茶艺是茶文化承载、表现、传播、创新的重要载体。茶馆是茶文化的综合性载体。一座茶馆,就像一座微型博物馆:管中窥豹,洞察石陶青铜之古色;车载船运,戥量秦砖汉瓦之厚重;长江黄河,泼墨长城泰山之丹心;轻歌曼舞,飘逸盛世繁华之唐风;高山流水,飞泻琴台知音之天籁;茶马古道,浮想丝绸之路之心旅;天涯比邻,浸润海内知己之馨香。作为一种文化符号,茶海纳百川,天地人,精气神,文史哲,儒释道,真善美,琴书画,松竹梅,茶皆纳之。
茶以载美,和合和美。一场茶艺,演绎的是一个故事;一桌茶席,展示的是一幅画卷;一台古筝,绽放的是春江花月夜;一把小提琴,绕梁的是梁祝万世情;一把茶壶,斟酌的是玉壶冰心;一杯清茶,透彻的是君子之交世风之纯。一缕茶叶,似蕊、似毫、似针、似剑、似峰、似枪、似旗、似伞、似珠、似球......遇水,或如婴儿初醒身姿舒展,或若少女亭亭玉立卓约清秀,或似芭蕾点足轻盈翩跹,显示的是生命绿色之无限生机。
茶之品:观其色,闻其香,品其味,赏其形。赏茶如赏花,鉴茶如鉴玉。茶艺师贵在心之诚,手之灵,技之精,眼之神,杯之情,艺之韵。茶客彬彬有礼,与茶艺表演者共和之,共饮之,共悦之。
茶似君子,茶似淑女。茶温文尔雅,彬彬有礼。客来敬茶是国人的第一礼节。以茶会友是茶的第一社会功能。茶具中有“茶道六君子”与“公道杯”之美称。公道杯均茶汤之多少,均茶味之浓淡,均茶温之高低。茶不欺客,茶一碗水端平。此乃茶之“真君子”也!
七、茶之道
茶艺为形,茶道为魂。艺有形,道无形。茶道是茶艺的主题、核心。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主旨、精髓、经典。茶文化是茶自然科学、茶社会科学及茶艺、茶道等一切茶事活动的文化结晶的总和。中国茶文化集成了中国“和文化”“礼文化”“孝文化”,君子之交一杯清茶的“俭文化”,为官之道清明、清正、清廉的“廉文化”。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。茶艺在传统的家庭生活中具有其“和、合、礼、孝、”的特殊意义。家和万事兴,国和享太平,世和共生存。
茶以载道,天地人道。茶艺也是一个修行悟道的形式和过程,就像禅师坐禅,故有禅茶一味,茶禅一味之说。品茶就是欣赏、享受茶艺的过程,人生就是体验、享受生命的过程。甜蜜值得回味,苦涩往往更值得人记忆。
喝茶有四个层次:解渴,尝味,赏艺,悟道。悟道是茶艺的最高境界。悟道就是要“反刍”,就是要吃进去的是“草”,挤出来的是“奶”。悟道是一种管中窥豹的洞察力,心灵放飞的想象力,思维发散的创造力。悟道是一种心有灵犀,心领神会,心灵感应。道是一种天地的法则、规律、原理,人生的道理、道德、理想、情操,精神。道是文化的精粹,思想的精髓。传播茶文化的核心就在于“传道”,以道感人,以道育人,潜移默化。
赋予茶以时空的生命,科学的内涵,文化的灵性,美学的价值,哲学的思考,人生的探究,谓之“茶道”。
茶道者:茶之天道,茶之地道,茶之人道。中国茶道讲究天人合一,情境合一,茶水合一,人茶合一,亲近生活,亲和自然,道法自然,探究自然,追求人生真谛。品茶让人进入一种心灵修养的过程。道路不是直的,是非曲直,尘世纷争,捧茶“面壁”,静可化净;世界不是平的,人生坎坷,酸甜苦辣,眸首“回甘”,皆可化乐。
八、茶之道
精行俭德,《茶经》之魂。精行俭德,陆羽茶道精神。《茶经》载:“茶之为用,味至寒,为饮,最宜精行俭德之人。”精行俭德,业精于勤,事成于精,静以修身,俭以养德。《茶经》载,茶“上者生烂石”。烂石染茶香,似“宝剑锋自磨砺出,梅花香自苦寒来”。陆羽《六羡歌》云:“不羡黄金罍,不羡白玉杯,不羡朝入省,不羡暮登台,千羡万羡西江水,曾向竟陵城下来。”教人淡泊明志,宁静致远。大江东去,水容万物,上善若水。
陆羽经历了唐朝“开元盛世”的繁华、奢华、浮华,“安史之乱”的惨败、破败、衰败。其潜心沉寂,专修《茶经》,借茶问道,借茶醒人,以茶传道,终于使茶从物质生活向精神境界羽化仙成。
精行俭德,清静礼和,中国茶道精神的重要体现。清为节,静为性,礼为上,和为贵。
中国茶道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一脉相承。中国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中国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茶文化的深厚根基。
九、茶道精神
绿色世界,绿色和平、茶和天下、茶和世界。五千年文明,茶与同行。扬君子之国礼仪之邦之风帆,踏郑和“和谐号”船队之浪花,茶叶、丝绸、瓷器——是中华民族的三大“和平使者”。1840年的“中英鸦片战争”是鸦片对茶叶的“宣战”。应该是用茶销毁鸦片,而不应该是用鸦片“宣战”茶。茶不需要战火,茶不需要仇恨,茶不需要眼泪、哭泣! 茶需要静静的鲜花,微微的笑,甜甜的美。让我们手捧陆羽《茶经》,以文明之国,礼仪之邦的中国和合茶礼,向地球村问好祝福。让我们共建和合世界“人类命运共同体”之绿色文明,让我们共享“环球同此凉热”之绿色和平。
茶,绿色中国梦,绿色世界梦......
(本文作者:黄木生教授,湖北省专项津贴专家,湖北省陆羽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)